人生战略管理·通用框架
如何解决人生难题?有没有通用办法?

如何解决人生难题?有没有通用办法?

时代不确定性越来越强,难免让人焦虑。

尤其工作超过5年,我们越发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,希望找到更有价值感和意义感的发展机会,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增值;同时又逐步面临婚恋、成家生子,承担更多生命角色,人生复杂度明显上升,爱与成就的难题交织,更易令人焦虑迷茫、困惑踌躇又不知所措。

如果你正经历这个过程,不妨瞅瞅这套多次助我解决人生关键问题、愈发踏实从容的解法。这也是我搭建的「人生战略管理帮手」协助用户 灵活搞定要事、探索创造内心想要的生活 的底层机理🤗

01 人生难题怎么解

假设一位猎人射击天上飞鸟的命中率是 20%,请问他射击几次,大概率(这里指大于95%的可能性)能至少打下一只飞鸟?

答案是 14 次。

如果命中率是 2% 呢? 149 次。

虽然单次命中率不高,但试到足够次数,还是有大概率能成功的。


人生很多难题,其实和上面的场景类似:我们一次就能拿出满意解的概率很小,但只要持续探索尝试、不出局,还是有大概率能找到满意解的

甚至高度不确定的开放性难题,比如关于自己想做什么、如何发展一份有意义又有成就感的事业,如何进入并经营一段温暖信任的长期关系,如何兼顾二者而非顾此失彼等等,这些看似很难的挑战,也是如此。


很庆幸自己在五六年前就已朦胧意识到这些,并用到工作转换中 ——

那时我只有模糊的人生方向,想做教育,也知道下一阶段重点想提升什么能力,但人生长期目标并不清晰。不过我知道志同道合、彼此欣赏信任的团队,对激发个人潜能很关键。于是第一次换工作,目标主要是寻找志同道合、彼此欣赏信任,且我能提供稀缺价值的团队。

真的能找到这样的团队吗?坦白说我也没谱,毕竟从职场整体情况来看,这样的概率很低。

不过,最后我不仅找到了相互欣赏契合的团队,还收到了 2 个涨薪 200%+ 的 offer 。

而且,入职不到一年,又受益于团队影响释放潜力、成长迅猛,绩效突出以及被看好的发展潜力,获得期权增授经历人生第一次 10 倍增,时薪跃到 4 位数。彼时我刚本科毕业工作 4 年。

此外,得益于团队良师益友的耳濡目染,我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也有了扎实思考。更欣喜的是,团队师友满满的爱与信任,还把我从非安全型依恋,转变成了安全型依恋,为后来顺利步入温暖踏实的亲密关系,打下好基础。


这看似中彩票的结果,是怎么得来的呢?

正是前面提到的持续探索尝试。别人面试一家公司,可能三四轮就拍板了。我则不仅下了很大功夫了解各公司及核心团队信息、寻找意向机会,还和意向公司上下同事进行了十几轮沟通访谈,仔细测试验证候选机会和我需求的匹配程度。

评估维度比如:

  1. 行业前景良好程度如何?
  2. 公司战略靠谱程度如何?有无护城河,牢靠程度如何?
  3. 我对公司核心团队以及未来密切共事的伙伴,欣赏信任程度如何?
  4. 我能否为公司战略要务提供稀缺价值?他们能给我发挥的空间有多大?
  5. 我将负责什么?这事我动力多大?对于我想重点积累的能力,提升的概率有多大?
  6. ……

进入公司后,又在公司文化和良好沟通协作机制的影响下,越来越清楚如何小步快跑,越来越敏捷地测试、迭代自己的想法和成果,愈发多快好省交付成果、创造价值,从而积累更多信任和声誉,进而更易获得帮助和支持,更易多快好省交付成果、创造价值。

而这些正反馈,不仅又让我更愿意继续敏捷测试、迭代想法和成果,还让我心理资本(信心/希望/乐观/韧性)越来越厚实,从而更乐意选择复杂挑战,进而能力提升速度也越快,更易多快好省交付成果、创造价值。

如此,我便在这组良性循环里持续奔跑,把人生发展飞轮(见下图)推动得越来越快,成长自然愈发迅猛。

view2302-21

而这一切,源于最开始我模糊意识到:持续测试、迭代想法和成果,很关键。


无独有偶,国外好些博主,受爱迪生、贝佐斯、扎克伯格等人从事发明或经营公司的实践启发,已开始提倡人生发展上,用 「10,000-Experiment Rule(一万次实验定律)」替代「10,000-Hour Rule(一万小时定律)」,倡导不要关注投入了多长时间,而是关注做了多少次实验和迭代,并以「to-test list(我要探索解决哪些问题、测试哪些设想)」,替代思考「to-do list(我要做哪些事情)」。

img

02 如何快速又低成本地测试、迭代

我们一生不长,时间之外的资源也有限,不可能无限试错。有没有什么方法,可以快速又低成本地测试、迭代想法和成果,更快探索出人生难题的满意解?

幸运的是,还真有——在创业领域,一大特点就是面对很多高度不确定的问题,这个领域被广泛认可的实践方法论,叫「精益创业」,解决的就是如何系统性地减少浪费,降低试错成本,在资源耗尽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业务。

世界顶尖出版集团 O'Reilly,旗下关于这套方法论的全球畅销书《Running Lean: Iterate from Plan A to a Plan That Works》,把其中精髓概括成了三步循环

ZxBkdG

如果想快速又低成本地测试、迭代想法和成果,这里有 2 个关键:

1. 找出其中风险最高的部分,从风险最高的部分开始测试和迭代,降低试错成本

什么叫风险(risk)?就是某种情况一旦出现,会导致给你实现最终目标,带来很大损失的情况,而且你不确定会不会出现。

比如想打造一个可持续增长的商业项目,有了一个初步想法后,需要解除的风险,优先级排序如下图所示:

post231128-1


那如果没解除高优先级的风险,就去着手处理低优先级的风险,可以吗?

不是不可以,只是这样试错成本大,不利于实现最终目标

举个例子,如果你在产品服务还没打磨到足够好,还没好到早期用户多次复购或口碑传播,也就是还没实现「产品和市场匹配」前,就开始关注如何扩量、投入资源去做推广,那新人来了也难留住,投入产出比并不高。

更悲催的是,这批新用户对产品服务的包容度,通常比早期用户低,那更难产生好口碑,对项目声誉是损失。

这还没完——你把有限的资源分了一部分在扩量上,势必会让原本能投入到打磨产品、服务好老用户上的资源减少,进入恶性循环的概率继续加大。

这不是危言耸听。快速扩张后迅速倒掉的项目,大部分是败在这里。


此外,列风险优先级清单,还有一个莫大好处:你知道自己走到了哪个阶段,需要重点关注解决什么问题,从而更易聚焦要事,排除干扰降低压力

不仅打造商业项目如此,人生中的其它难题也如此。我和伴侣第一次线上见面的经历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
他是我博客多年读者,主动提出帮我升级博客。不过远程协作一个多月,一直对我表达的欣赏和好感不为所动,甚至在我发起第一次视频会面时,估摸着我是想确认关系,他都想好要说 No 了。

因为他给自己定有两个规则:一是不网恋,没线下见过不谈感情;二是不异地。

而我两点都踩中。

可是这之后不到一周,他就默默去查了一个词:灵魂伴侣,瞅瞅怎么回事。而后窃喜喃喃:该不会是祖坟冒青烟了吧,我竟能有这样的福气!🤣 这还没完——不到两周,我们把二胎规划都讨论对齐了一版🤣


这个大反转是怎么发生的呢?

主要归功于梳理了路线图和风险优先级清单,并遵循《Running Lean》的精髓来行动。

是这样,我为了降低探寻人生伴侣的试错成本,研究过分手和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,以及灵魂伴侣的关键特质,并结合自己对关系的期待,梳理了一版「探寻人生伴侣路线图 (opens in a new tab)」,排出了不同阶段需要关注解除的风险和优先级,以便最大程度降低双方的试错成本。

在进入恋人阶段前,我会先聚焦在评估是否觉得彼此可靠、相互欣赏,愿意托付后背、一起探索世界、共面风雨,以便降低找到“能一起并肩作战、相互支持、共同进步”的人生伴侣的试错成本。

那时我每天有好多话想和他说,好多想和他一起探索尝试的灵感,想他想得睡不着,精神状态惨不忍睹。可如果马上就成为恋人,我也有很多顾虑,毕竟还没见过面啊。

而我正好业务挑战大,时间宝贵,跨几千公里见面太费神;且根据防疫形势,未来一两个月也不方便线下见面。

那怎么办?怎么快速又低成本地输入有效信息,降低不确定让自己踏实睡个好觉呢

思来想去,我发现 助彼此评估 是否相互欣赏、愿意托付后背 的最高效办法,就是定期交流彼此的目标计划和进展复盘。更妙的是,这不用线下见面也能进行。

于是视频会议上,我提议:

我们目前也不用考虑确认关系的事,现在我就是希望能和你及时讨论一些想法问题,有没有可能我们试试定期碰头,比如围绕彼此的人生目标进行日会和每周1on1,及时交流进展收获、风险卡点、所需支持和下一步行动规划,助我保持转型探索的稳定节奏、高频迭代想法?

这让他压力一下小了不少,同意试试。

结果,很快他就感到我们并肩探索创造,实在默契畅快又幸福甜蜜,我们自然开始讨论未来共同生活的规划,有了后来的故事。

现在,我越来越庆幸那时已多次运用《Running Lean》这套实践框架来解决难题,并梳理了探寻人生伴侣路线图、明确各阶段要解除的风险优先级。要不我估计会和他以为的那样,上来直接想确认关系,让双方面临其实本可以避免的压力,错过一位佳偶和如此温暖踏实的关系。


这套思路,对其他生活难题也适用。

依然拿我自己举例:之前我面部生长一直不太健康,有口呼吸、嘴凸、下巴后缩、嘴巴难以自然闭合等情况。正畸之后也未能改善,医生估计只有做正颌手术才能解决。

我不想在脸上开刀手术,又不想这辈子都没有正常健康的面容,于是开始自己研究找解法,并辨识高风险的地方,逐步实验测试。风险比如:

  1. 这个解决方案效果如何,科学性、安全性如何,有没有副作用?
  2. 这个解决方案,适用于我的情况吗?比如适合我这个年龄吗?
  3. 这个解决方案对我来说,可行性如何?实施难度会不会太大?如何降低实施难度?
  4. 我正确实施这个解决方案了吗?
  5. 怎么确保自己长期正确操作、使用这个解决方案?

最终,不仅没开刀也没花多少钱,两周就解决了嘴巴难以自然闭合的困扰,之后还改善了其它困扰我的情况,甚至嘴角下垂、双下巴、婴儿肥、眼睛无神等情况也有改变,面部恢复健康生长,成为换头最快的 1% 。

前后变化对比图 具体实践过程可见这篇复盘:我如何成为换头最快的1%?· 过去8个月的面容调整复盘


看到这里你可能好奇,有没有什么办法,得到自己难题的风险优先级清单呢?

可以先搜索看看相关领域有没有路线图,这通常显示了各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挑战。

然后根据个人需求去继续研究分析,看看解决这些挑战,容易败在哪里、亏在何处,或有哪些易错点、检查清单。再结合个人情况,整理适合自己的风险处理优先级清单。


2. 小步快跑,尽量先用思想实验、案头研究、交流访谈等轻量方式,做测试

这里易理解和常被使用的方式,是案头研究和交流访谈。

比如在投入实际产品开发前,先通过案头研究、交流访谈,测试关于目标客户、需求痛点、价值主张、解决方案、收费方案等相关设想,逐步迭代到相对靠谱,也就是至少一小撮目标用户很想试用,再投入实际开发,那产品开发出来后没人买的试错成本,会低很多。

甚至有时候都不必找目标用户进行访谈,自己把产品设想按专业模板写下来,或随便找个朋友说一说,就已能觉察这版想法哪里不靠谱、改进方向是啥。

选择人生方向和职业机会也类似。比如拿不准哪个候选职业方向更匹配个人需求,可以先去做案头研究,或找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访谈,了解他们的实际工作生活状态。各职业深度访谈 7 人左右,大概率能有相对靠谱的判断。这如果迅速的话,一周就能完成。如果还是拿不准、有担忧,再通过更多方式和输入新认知,比如实际去做一段时间等。


被很多人忽视但效果又很不错的方式是,思想实验

什么是思想实验?指那些使用想象力去进行的实验,所做的都是在现实中无法做到(或现实未做到)的实验。

比如几年前,我访谈完后还是拿不准选哪个机会时,就用了下列思想实验来获取新认知,以便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:

img

又如近一年,为了帮助自己和用户,扫描内心看重什么向往什么、全局思考人生发展规划,我常用这些思想实验:

  1. 想象你的葬礼,你希望有谁/哪些角色出席,希望听到他们说你什么?
  2. 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会失败,你最想为哪群人解决什么问题?
  3. 如果从现在起,人生只剩1年(甚至3个月),你会去做什么事情?
  4. 如果你已经很有钱,你会去做什么事情?
  5. 展望未来 10~12 年,假设一切进展顺利,你想做的任何事都可以放心地去追求和体验,不用考虑时间、金钱和别人的看法。这时你的生活会是怎样的?会有哪些关键画面、元素,或典型的一个月/一周/一天是怎样的?

思想实验相较访谈交流的一大优势,是可以独自进行,不必协调外界,更可控。用这种方式来测试和迭代想法,更快速而低成本。

我一般会优先采用这种方式测试、迭代想法和成果,如果还有没解除的风险,再用更多办法来测试、迭代。


那怎样设计思想实验更易带来巧妙解?

可借助创新实践领域的高阶模型「创新算法 ARIZ」的一大精髓——STC算子

从 Size, Time, Cost 三大维度推演极大或极小的情况,破除传统意象的心理惯性,提升解法质量。

这是前苏联科学家根里奇·阿奇舒勒(Genrich S. Altshuler)和团队,从 250 多万份专利发明中分析总结出来的方法论。这部技术创新专著问世后,被前苏联雪藏 50 年,避免被竞争对手学去。毕竟如果掌握,大概率能比对手节省不少无谓试错的时间。

比如上面列举的思想实验,便是我参考这个高阶模型,设计或筛选出来的。

如果你感兴趣,可看《创新算法》一书及相关论文深入了解。

03 如何持续测试、迭代

人生有很多难题和挑战,那如何能「持续」快速又低成本地测试、迭代想法和成果呢?

这是很多在探索解决人生难题的伙伴,最容易卡住的地方。探索尝试断断续续,迟迟没有积累出作品等资本,让自己有更大选择自由度。

但如果不持续测试和迭代,就没法享受复利,会在低水平重复

而且,世界在快速变化,你也在变,旧解法不一定匹配新情境。比如以前觉得合适的人生规划、行动计划,随着时间推移,环境在变,你对自己看重什么、向往什么也有了更多思考,后来发现之前的这版方案不合适了,这是常事。

那怎么办?

1. 构建正反馈,形成良性循环

如果从系统的角度看,系统动力学(System Dynamics)告诉我们,让自己持续做某事的最好办法,就是给自己构建正反馈(positive feedback),形成良性循环(The positive reinforcement loop)。

这里的正反馈不只是别人的鼓励,更是我们想解决的难题、想推进的事情,有进展,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。换句话说,就是我们是能越来越多快好省地交付成果、创造价值。这样的正反馈,才会让我们更易持续测试和迭代。

要不忙活半天,长期看不到任何正向进展,真的很难让人有动力继续。

那怎么更易多快好省交付成果、创造价值呢?

有两点很关键却又容易被忽视或难做到:

  1.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

找对方向、选对策略、找准切入点,才易事半功倍收获正反馈。

怎么做更易事半功倍、「投入产出比」更高?企业做战略选择时,有个模型,对我们探寻人生方向、策略和定各种目标,同样管用——找到 「想做-可做-能做」三者交集hbstrategy

这个交集,便是对我们实现心中理想状态来说,「投入产出比」最高的选择,也是最值得投入的重点。

模型简单,不过很多人即使知道,也常难以做出让自己心安踏实的选择。

因为上学上班多是被动接收和响应,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也不知如何探索,或迟迟没花精力去探索。

或者常用战术上的勤奋,掩盖战略上的懒惰,比如报了不少课买了各种书,却很少花精力认真探索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,以及实现策略、里程碑和当下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行动是什么。毕竟认真思考分析,是件很费能量的事,而大脑天性节能,能不思考就不思考。

  1. 撬动外力

这对人生发展来说很重要,尤其如果我们想选择更大挑战、加速成长时。

但这又是不少人容易忽略的,常跟自己较劲,结果自己很累,进展也不好。或者平常没注意积累信任和声誉,到需要帮助的时候,很难撬动外力获得支持。

而其实积累信任和声誉,有很多轻量又有效的办法。比如像下图一样,用「信息」转化为「信任」:以终为始高频分享自己的目标规划和需求/行动进展/感触反思/收获感谢。

Xw9Sxu

这也是我在为自己设计个人管理系统时,特别关注的地方。

2. 摸索省力的行动方式

除了构建良性循环,最好还能降低这些行动的启动门槛,让自己可以更省力地推进,因为人类行为遵循最省力原则(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),怎么低功耗怎么来。越省力,越易保持。当下和未来总体的功耗越低,越易保持。

那可以怎么做呢?

在这个场景下,可以试试把那些专业的工具方法根据自己的需求场景模板化、流程化并反复使用,让自己更省力地站上巨人肩膀。

或者借助情境的力量:运用最佳实践,相互激发照见、见贤思齐、督导进步,不仅探索行动会更踏实省力,发展也必然快过独自摸索。

还如保持节律降低生活复杂度,和固定伙伴定期以固定流程交流,降低组织成本,也降低测试、迭代想法成果的脑力功耗。

实际真的管用吗?

我 2021 年进入迷茫期,开始探索人生之路时,为了保障自己能持续探索尝试,就基于上面这些分析,先去摸索如何搭建一套系统,让自己保持高频测试、迭代想法和成果。

很幸运,得益于 12 位师友大力支持,我以一天 3 次实验的节奏,一周进行了 21 次小组线上交流实验,敏捷迭代设想,很快探索出了初步解法:以特定流程,至少每周 2 次定期例会,交流彼此的人生目标规划和进展复盘、下步计划


具体效果如何?

在这套解决方案的帮助下,这一年多来,我不仅保持良好状态,踏实有序地探索测试、迭代完善想法和成果,在探索追寻人生愿景的路上稳步向前,走出低谷,渐入佳境。方向和路径也日渐清晰,人生第四次进入使命感满满的状态。

还把这套解决方案产品化,帮助和我需求类似的伙伴,并找到了匹配使命方向并升级收入结构的路径,走上之前不敢想的创业之路。更惊喜的是,目前已有一小撮多次付费千元级产品的用户,开始进入前文 02 模块提到的,解除「产品和市场匹配」风险的阶段。

而且,这个过程并不觉得苦,而是学习生活工作玩耍四合一,心流潺潺乐趣无穷,发展进入新高峰。也越来越有信心和勇气,迈向10年理想生活愿景 😋

这还没完——由于越发清晰自己想要什么、可以放弃什么、有怎样的特质,还找到了特别契合的伴侣。我们借助这套解决方案,稳步解除着经营亲密关系的风险挑战,执手温暖欢快又甜蜜踏实地「走向爱与成就」—— 高效支持彼此追寻人生愿景目标,越发欣赏吸引、信任默契、激发潜能 —— 对彼此来说,亲密关系和事业不是相互干扰,也不只是二者兼得,而是相互促进 😆


参与过往内测的伙伴,也有不少正反馈,比如:

fb-4

fb-1

fb-3

fb-2

此外,前几个月,有位 CEO 看到我的产品服务,说非常好,很多方法是他们给其他公司创始人做咨询时用的。这也让我很受鼓舞,因为这算是进一步交叉验证了这些工具方法的专业性,感觉更有信心了。

04 写在最后

爱与成就,是人类人生故事的两大主题,也是我们人生难题的主要范畴。

如果你也感觉人生复杂度上升、面临人生难题,比如该不该换工作/转行/创业?去做什么呢?如何进入并经营一段温暖信任的长期关系?如何兼顾二者而非顾此失彼?

The best way to find the next big idea is to quickly test lots of ideas.
找到下一个精妙主意的最佳方式,是快速测试大量想法。

《Running Lean》官网如是说。

共勉,祝福。


如果你也希望借助一套支持性的系统,保障自己越来越灵活稳健地往前走,探索创造内心想要的生活,欢迎来试试我摸索出的这套解决方案 👇🏻

post230911-1